近期的连续高温天气对进入幼穗分化、抽穗期的水稻会造成不利影响,南方的再生稻、 早中稻、杂交稻的灌浆期正值盛夏,往往受其危害。
出现高温热害后,会使植物叶绿素失去活性,阻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,降低光合效率,消耗量大大增强;同时,高温能使光合同化物输送到穗部和籽粒的能力下降、酶的活性降低,致使灌浆期缩短、籽粒不饱满、产量明显下降。一方面会使正常的开花散粉和子房的生长受阻、花粉的发芽率降低、造成大量空壳秕粒;另一方面, 过强的蒸腾作用破坏了稻株体内的水分平衡,削弱籽粒的灌浆充实能力,带来高温逼热现象。
一、高温敏感时期 水稻在抽穗时对高温最为敏感,开花时1~2小时之内是诱导籽粒不育的关键时期,第二个敏感时期是在抽穗前10天左右。
二、高温对水稻的影响 幼穗分化后期(即抽穗前10~15天,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达33~35℃,会造成颖花退化,不实粒增加)、抽穗开花期(即连续3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℃,尤其是开花当天遇有高温胁迫,造成花药的开裂率降低,花粉粒失活,导致不育花的数量增加造成受精障碍,严重影响结实率)和灌浆成熟期(即连续5天以上最高气温超过35℃,易产生高温逼熟,充实度下降,导致粒重显著降低),气温超过水稻正常生育温度上限,影响正常开花结实,造成空秕粒率上升而减产甚至绝收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。
三、水稻热害症状
1. 孕穗期,如遇35℃以上的持续高温,水稻花器发育不全,花粉发育不良,活力下降,畸形率上升。水稻秕谷率和空粒增加。
2.抽穗扬花期遇热害,影响开化散粉和花粉管伸长,导致不能授粉而形成空壳,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下降。最后三片功能叶早衰发黄,灌浆期缩短,表现为“逼熟”现象。
四、预防措施
1.高温期间采取灌深水的方法,有条件的可采取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灌溉,以降温增湿。
2.施好粒肥,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。在破口前可亩施8~10斤氯化钾,增加植株抗逆性,减少颖花退化,减少空秕粒,增加粒重。
3.根外喷施叶面肥: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和芸苔素内酯兑水30公斤,连续数次进行叶面喷肥,既能降温增湿,又能补充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及营养,还可增加对高温的抗性。抽穗扬花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和芸苔素内酯,也能有效地降低热害程度。
4.花期灌深水:花期水层保持5~10厘米,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~3℃,减轻热害。
5.加强病虫害防治:特别加强对纹枯病、稻瘟病、稻飞虱及螟虫为主的病虫害防治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