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领导班子 内设机构 新闻动态 科研成果 科技服务 党建专题
当前位置:首页 >>文章正文
冬季大豆田的管理技术
2023-01-11 00:00:00 编辑:王荣 来源: 四川农村信息网

1、合理密植。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大豆高产的关键,要及时间苗。亩留苗宜在1.3—1.5万株之间,行距20cm,株距为22—25cm;行距40cm,株距为 10—13cm。大豆出苗后要及时进行查苗,剔除疙瘩苗。对缺苗断垄30厘米以上的要移苗补栽、30cm以下的采取双株留苗,确保全苗、匀苗,5-6片叶时间定苗。


src=http___1881.img.pp.sohu.com.cn_images_blog_2011_8_19_22_23_u37994331_1329e881fadg213.jpg&refer=http___1881.img.pp.sohu.com

2、加强中耕、灭茬、锄草。大豆多为铁茬免耕播种,土壤板结影响幼苗生长,加上幼苗期群体小,杂草容易滋生,苗后应进行及时中耕,以达到松土灭茬、锄草、蓄水和促进根系发育。大豆中耕要早而勤,一般中耕2—3次,通常当幼苗出土,子叶展开后进行第一次浅中耕,深约1寸,10—15天左右再中耕一次,深度1.5寸。
  3、科学施肥。播种时没有施肥的地块,在大豆分枝期至开花前期前要及时追肥,以满足大豆开花后需肥高峰的要求。大豆追肥要氮、磷结合,条施或穴施,严禁撒施,以提高肥效。一般在播种后20—40天,每亩追施二铵或大豆专用肥20公斤。也可亩施45%的复合肥30kg左右,最好用单腿耧顺垄播入。开花结荚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g、钼酸铵150g、尿素1kg加水50kg混合后,进行叶面喷洒,可减少花荚脱落。在鼓粒前期,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,配制浓度2%~4%,延长叶片功能,满足养分的需求。
  4、化控防倒。大豆田大部分地块播量偏大,为预防徒长,建议在分枝末期亩用15%多效唑或10%多唑甲呱嗡30-40g或每亩可用5%助壮素水剂20ml对水40kg进行化控。根据植株长势,初花期再化控一次。
  5、综合防控病虫草害。大豆田主要有:甜菜夜蛾、斜纹夜蛾、豆荚螟、棉铃虫、蚜虫、飞虱、象鼻虫、蟋蟀、蜗牛、根腐病和草害等。



 上一篇抛秧稻的中后期管理
 下一篇花生空瘪率高啥原因?
  友情链接
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川南分院 中国政府网 人 民 网 新 华 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经济网 宜宾新闻网 四川三农网 三农在线网
农 博 网 四川新闻网 国际在线网
主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承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
规划设计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联系电话:0831-6257217
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 [蜀ICP备14004109号] 网监备案号:51150002000721